71书屋 穿越小说 边关拥兵百万,女帝求我回心转意! 第一卷 第123章 各国使团的震惊!

第一卷 第123章 各国使团的震惊!

最新网址:www.71sw.com

        秦国帝都,临天城。

    临天城距离金陵很远,几乎横跨了一个大陆。

    早在唐镇天派遣使团动身前十日,秦国女帝秦紫薇已经组建好了一支使团。

    当然,因秦国朝堂势力错综复杂、内斗不止,她没有像唐镇天那般将此事摆在早朝上讲。

    “陛下,依照您的吩咐,这次派遣去大明的使团,都是老臣精挑细选的官员。”

    “保证各个身家清白、出身平凡,更没有与朝廷互相争斗的两派为伍。”

    “只不过,这些官员的官衔太低,去了大明恐怕不会受重视。”

    大秦太傅躬身道,垂头看向自己的脚尖,神色隐有几分忧虑。

    大明国书肯定不止他们大秦收到了。

    到时候,列国使团一齐到金陵观礼,偌大的立国大殿上,别国使者皆是三品高官,唯有他们大秦,数十人的使团里,最高的官员不过是个从六品官,怕是会引人发笑。

    秦紫薇摇了摇头,背着双手,拇指食指交错,互相揉搓。

    “有朕和韩王在,有大秦百万重骑在,无人敢轻视大秦。”

    虽然不想承认,但秦国大部分兵权都掌握在韩王手里。

    秦紫薇手里能调用的,只有皇城内的五万禁军。

    之所以让太傅秘密行事,便是担心韩王与文官集团会借此生事。

    本就混乱不止的朝廷,万一两派中的任意一派拿此事借题发挥,都会使派别斗争加剧。

    这是她不希望看到的。

    “...是,陛下圣明。”

    太傅再次躬身一拜,这次他腰身弯的更低,但眉间忧虑又深了几分。

    朝廷中眼线颇多,他也不敢保证此事就没人察觉,而他对秦紫薇的绝对忠心,又让其备受朝中官员排挤。

    能仓促间秘密组建一支三十人的使团,已经尽了他最大的能力了。

    “朕知道你处境艰难,可如今的大秦,并不是朕说了算。”

    “希望你能忍一忍,陪朕熬过这段时期。”

    秦紫薇深深叹了口气,目光不自觉地眺望天边,灵动的双眼绽放出一丝希冀和复杂。

    ······

    因秦紫薇提前算好了时间,大秦使团与诸小国的使团几乎同一时间踏入了大明疆土。

    只是路线不同,倒也没有相互撞见。

    秦国使团的首领是户部秘书郎李维康,官从六品。

    本着秘密行事的原则,使团并没有多余的士兵护送,也没有豪奢无比的马车,而是伪装成了一支小商队,从玄武关入境。

    “通关文书。”

    玄武关的士卒拦下马车,十分严肃地仰起头,看向放下帘子的车厢。

    “大人,咱们是从秦国来这儿进行贸易的,劳烦高抬贵手。”

    赶马的也是个大秦命官,只见他讨好地笑了笑,在文书下叠了一张奉秦帝旨意来观礼的国书。

    守城士兵一看,深深地看了眼赶马的人:

    “在这儿等着。”

    他扔下一句话后便快步登上城楼,将国书呈给守城将军看。

    待后者看完,点头应允放人后,士兵才下楼同意放行。

    “大明边关城防好生严密。”

    车厢内,李维康擦了擦额头渗出的冷汗,又将手帕紧紧攥在手心,揭开小窗帘子一角,偷偷往外瞧去。

    只见玄武关关外一条绵延不绝的城墙,宛如一道土黄色的长龙,安然盘旋在边疆盘旋。

    他心里震撼无比,不知才建国不久的大明,怎能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建起来一条望不见边的长城。

    抛开财力不谈,其人力呢?

    从这城墙的长度、高度粗略估计,这工程极为浩大,怕是没有一百万民工都建不起来。

    “难道是大乾遗物?”

    李维康摇了摇头,十分不解,就算是大乾,也只是一个小国家,且如果大乾能有这么一座城墙守卫边关,又怎会被金国袭扰十几年?

    只是,令他震惊的并不止这一件事。

    商队进入玄武关没多久,关内贸易的繁荣程度,几乎打破了他对世俗的认知!

    谁敢信,一座边陲关卡,其商业繁茂的程度竟能比肩临天城!

    要知道,临天城可是大秦经营了几百年的帝都啊!

    打眼一看,互相贸易的百姓并不只有大明土著,多的是外国人,更有不同肤色、样貌的外族人!

    不说人人穿金戴银,至少在这大冬天的,都穿上了貂皮大衣,豪奢得不行!

    而且,大秦到玄武关路况复杂,多地是山地荒漠,堪称一路颠簸而来。

    可在进入玄武关内,马车却如履平地,连赶路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连着赶了十日路,早已习惯了颠簸的李维康,此时对玄武关道路的平稳,竟有些无法适应!

    即便是在大秦天子脚下的临天城,城内都不敢全用石板砖铺路,多的是黄土泥水路,而这边陲小关,用的皆是上等青石砖铺就路面!

    李维康一口唾沫咽下肚,稍微颤抖的右手和滚动的咽喉,出卖了他内心的震撼。

    “没什么了不起的,陛下只是不想做,若是她想,完全也能做到...”

    李维康喃喃自语,安慰自己的内心道。

    “嗯?!”

    正当他准备放下帘子,做几个深呼吸平静下内心的惊涛骇浪时,他又看到了一幕让他怀疑人生的场景!

    “寒冬时节,怎还会有农民耕作?”

    李维康没忍住惊讶,破了嗓子尖声叫道!

    在他眼中,玄武关郊外的官道两旁,居然是无数顷种了粮食的良田?!

    他作为户部秘书郎,秦国关于耕地亩产之类的事务,十分熟悉。

    见到此景,仿佛有一口老血便要从胸腔涌出。

    在他看来,玄武关的土地实在算不上多好,就是这么一般的土地,都能被大明土著开垦出如此多良田,这背后所消耗的资源,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仅他如此认为,就连同样由玄武关入境的宋国、赵国使团也皆是震撼无比!

    本来这些小国使者,各个趾高气扬,进了玄武关却像霜打了的茄子一般,再不敢多嘴了。

    “大人,金陵到了。”

    赶马的拉了缰绳,把马儿连同马车就在金陵城外拴好,拉开车厢的帘子请李维康下车。

    “好。”

    李维康拍了拍屁股,刚弯着腰要出来,还没落地呢,就被金陵城那高耸入云的城墙震住了。

    “固若金汤啊!”

    良久之后,他才僵硬地下了马车,深深地感慨一句。

    谁家城墙不是黄土墙啊?

    而金陵城的城墙,却是辅以不少实木打造、实打实的硬石墙!

    就算动用五台攻城车和投石机,没有十天半个月的功夫都拿不下这座城!

    “大明洪武皇帝,人中龙凤啊!”

    李维康一想到自己朝廷中的乱象,再与大明作对比,顿时唏嘘无比!

    一国的底蕴,从民生、城防工程等大事,便能窥出细节。

    大明能够如此实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说明大明在江策的统治下,朝堂听话、百姓安康,一切风调雨顺!

    交了国书,再进金陵,李维康原以为一路上的震撼已经够多了,自问能够做到风平浪静。

    可见到城内林立的高楼时,李维康再一次狠狠地震撼住了。

    此刻的他,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也不为过。

    神情麻木、脸色呆滞、动作僵硬。

    他很想当面问问大明洪武皇帝,他是怎么用木头搭起一座九层高楼的?

    又是怎么将这些高楼的每一层,都建得如此之大?

    在临天城,最高的楼也不过只有七层楼!

    且为了能够顺利竣工,顶上两层只是个样子货。

    而入眼楼房,没有一座是低于三层的!

    更没有所谓拿来摆设的样子货!

    “陛下...即便冒着要被您砍头的风险,臣还是想说,大明崛起,不!”

    “大明已经崛起了,日后说不得咱们得抱紧大明皇帝的大腿了。”

    李维康摇头苦笑,看着繁荣热闹的金陵街景,失声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