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金军派“影”潜入
换源:
最新网址:www.71sw.com
宣城的暮春,秦淮河畔的柳絮漫天飞舞,将整座城池笼罩在一片朦胧的白纱之中。城南的“宣文书院”里,一场诗词交流会正热闹举行,数十名身着长衫的读书人围坐在一起,或吟诗作对,或探讨经义,空气中弥漫着清雅的墨香。人群中,一名身着青布长衫、面容俊朗的年轻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自称“柳云”,是从临安逃难而来的读书人,不仅诗词功底深厚,对经史子集也颇有研究,短短几日便在宣城的文人圈子里崭露头角。此刻,他正手持折扇,与几位老秀才探讨《论语》中的“仁政”思想,言语间引经据典,见解独到,引得众人频频点头称赞。
“柳兄此番见解,真是令在下茅塞顿开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秀才抚着胡须,赞叹道,“如今乱世之中,能有柳兄这样潜心治学的读书人,实属难得。若宣城的官员都能如柳兄所言,施行仁政,百姓何愁不安居乐业?”
柳云闻言,轻轻摇了摇折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语气却依旧温和:“老先生过奖了。晚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哪及得上那些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听闻赵盟主在宣城推行农耕、创办医馆与学堂,实乃百姓之福,晚生心中也十分敬佩,只可惜一直无缘得见。”
“柳兄若想见赵盟主,倒也不难。”另一位秀才说道,“赵盟主虽忙于军务,却十分重视文人,时常会来书院与我们交流。下次盟主前来,我等为柳兄引荐便是。”
柳云心中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拱手说道:“若能得见赵盟主,实乃晚生之幸。晚生也想向盟主请教一些治国理政之道,为宣城的百姓略尽绵薄之力。”
没人知道,这位温文尔雅的“柳云”,正是金国派来的顶级间谍——“影”。他是完颜兀术麾下最得力的情报人员,精通伪装、暗杀与情报刺探,曾多次潜入大宋的城池,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从未失手。此次完颜兀术在宣城大败后,深知联盟的情报能力已不可小觑,便派出“影”潜入宣城,一方面刺探联盟的兵力部署、兵器制造与粮草储备情况,另一方面寻找机会离间联盟内部关系,甚至伺机暗杀赵玥与核心将领。
“影”之所以选择伪装成读书人,正是看中了宣城文人圈子的特殊性——读书人多与官员有往来,容易接触到联盟的核心人物;且文人身份不易引起怀疑,便于他在城内自由活动,收集情报。为了让伪装天衣无缝,他提前数月便开始学习宋朝的诗词文化与礼仪习俗,还特意模仿临安读书人的口音,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
潜入宣城的第一周,“影”并未急于行动,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融入当地文人圈子上。他每天都会去宣文书院与读书人交流,偶尔还会在街头的茶馆即兴赋诗,很快便以“才学渊博、性情温和”的形象赢得了众人的信任。不少读书人都将他视为知己,时常与他分享城内的见闻,甚至会无意中透露一些关于联盟的信息,比如“近期兵器工坊的铁锤声比往常更频繁”“城外的农田又开垦了数千亩”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在“影”眼中却都是重要的情报线索。
随着对宣城的熟悉,“影”开始有计划地收集情报。他利用文人的身份,多次前往宣义学堂,以“交流学术”为名,观察学堂的教学情况,暗中记录学员的人数与课程设置——这些信息能间接反映联盟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他还曾以“采风”为名,前往城外的农耕区,看似在欣赏田园风光,实则在观察农田的分布与收成情况,估算联盟的粮草储备。
为了获取更核心的情报,“影”将目标锁定在了宣城县衙——那里是联盟的核心办公地点,存放着大量关于兵力部署、作战计划的文件。他通过观察发现,县衙的守卫虽森严,但每天清晨寅时,负责打扫县衙的杂役会从侧门进入,此时守卫最为松懈,是潜入的最佳时机。
一日清晨,天还未亮,“影”便换上一身黑色夜行衣,凭借高超的潜行技巧,避开巡逻的守卫,悄悄潜入县衙。他直奔存放文件的书房,用随身携带的工具打开房门的锁,在书架上快速翻找起来。很快,他便找到了一份标注“机密”的文件,上面详细记录了联盟近期的兵力部署与训练计划。
“影”心中大喜,立刻从怀中掏出羊皮纸与炭笔,快速抄写文件的内容。就在他即将抄完时,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是负责整理文件的官员提前到了。“影”临危不乱,迅速将文件放回原处,熄灭手中的火折子,躲到书架后面的阴影处。
官员走进书房,并未发现异常,只是按照往常的习惯整理书架上的文件。“影”屏住呼吸,待官员离开后,才悄悄从阴影处走出,原路返回,顺利逃出县衙。
回到住处后,“影”将抄写到的情报仔细整理好,藏在房梁的夹层中。他知道,仅凭这份情报还不足以满足完颜兀术的需求,他还需要获取联盟与吕梁军联络的具体情况——这是他此次任务的核心目标。
为了获取这一情报,“影”开始刻意接近与赵玥有往来的官员。他通过之前认识的老秀才,结识了县衙的一名文书,此人负责处理联盟的日常公文,或许会接触到与吕梁军相关的信息。“影”时常邀请文书饮酒,席间故意谈论“当前的抗金形势”,引导文书透露联盟的外部联络情况。
起初,文书十分谨慎,不愿多谈。但在“影”的刻意奉承与酒精的作用下,文书渐渐放松了警惕。一次饮酒时,文书酒后失言,说道:“如今咱们联盟也不是孤军奋战,听说在金国境内,还有一支汉人部落与咱们暗中联络,时常会互通情报、互相支援。只是具体是哪个部落,我也不太清楚,这些都是盟主与核心将领直接负责的。”
“影”心中一动,知道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他没有继续追问,而是顺着文书的话说道:“原来如此!有外力支援,咱们抗金的胜算就更大了。只是这种机密之事,还是少谈论为好,免得泄露出去,给联盟带来麻烦。”文书听后,深以为然,对“影”的信任又多了几分。
此后,“影”继续潜伏在宣城,一边收集更多关于联盟与吕梁军联络的情报,一边寻找离间联盟内部关系的机会。他利用在文人圈子中的影响力,暗中散布一些“陈烈将军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的谣言,试图挑拨赵玥与陈烈的关系。这些谣言虽未引起太大的波澜,却也让部分不明真相的百姓产生了些许疑虑。
暗卫的反间部很快便察觉到了异常。他们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近期城内关于联盟将领的谣言明显增多,且这些谣言都有明显的人为散布痕迹。苏云立刻下令对近期潜入宣城的外来人员进行排查,重点关注那些身份可疑、活动频繁的人。
“影”的伪装虽天衣无缝,但他过于频繁地与不同身份的人接触,且时常在夜间外出,还是引起了暗卫的注意。暗卫成员开始暗中跟踪“影”,观察他的行踪。他们发现,“影”看似每天都在与读书人交流,却总会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悄悄记录一些东西;且他曾多次在夜间前往偏僻的小巷,与一名身份不明的人接头——此人正是金国派来与“影”联络的信使。
掌握这些线索后,苏云断定“影”身份可疑,很可能是金兵派来的细作。但她并未立刻下令逮捕“影”,而是决定放长线钓大鱼,通过“影”引出更多潜伏在宣城的金兵细作,同时获取金国的情报。
暗卫成员继续暗中监视“影”的动向,记录他与哪些人接触、收集了哪些情报。他们发现,“影”近期频繁前往宣文书院的一处假山,每次都会在假山附近停留片刻,离开后,假山附近总会有一名不明身份的人出现。暗卫推测,“影”很可能是在假山处存放情报,再由信使取走。
苏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一举抓获“影”与他的联络人。她亲自制定了抓捕计划:由两名暗卫成员伪装成读书人,在宣文书院附近潜伏,密切关注“影”的动向;另外四名暗卫成员则埋伏在假山周围,待信使出现后,一并将两人抓获。
一日午后,“影”如往常一样来到宣文书院的假山附近,将一份情报藏在假山的石缝中,随后便转身离开。躲在暗处的暗卫成员立刻发出信号,埋伏在假山周围的暗卫成员迅速行动,将前来取情报的信使当场抓获。
信使被抓获后,暗卫成员并未打草惊蛇,而是继续监视“影”的动向。他们知道,“影”发现信使未按时与他联络后,定会有所行动。果然,次日清晨,“影”便察觉到了异常,他没有去宣文书院,而是收拾好行李,准备逃离宣城。
就在“影”即将离开宣城城门时,早已埋伏在城门附近的暗卫成员迅速行动,将他团团围住。“柳云先生,您这是要去哪里啊?”苏云从人群中走出,目光冰冷地看着“影”,“想必您不是临安来的读书人,而是金国派来的细作‘影’吧?”
“影”见状,知道自己的伪装已被识破,便不再掩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然被你们识破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没想到,赵玥麾下竟有如此厉害的情报人员,这次是我栽了!”
随后,暗卫成员从“影”的住处搜出了他收集的所有情报,包括联盟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情况,以及他与金国联络的密信。在铁证面前,“影”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赵玥得知“影”被抓获的消息后,并未太过意外。她看着暗卫送来的情报,语气凝重地说道:“完颜兀术派来如此顶级的间谍,可见他对宣城的重视程度。此次能成功抓获‘影’,多亏了暗卫的细心与警惕。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金国很可能还会派更多的细作潜入宣城,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反间工作,确保联盟的机密不被泄露。”
随后,赵玥下令将“影”与信使关押在秘密监狱,同时让暗卫根据“影”供认的线索,对城内的其他可疑人员进行排查,彻底清除金兵潜伏在宣城的情报网络。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宣城的城墙上。赵玥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群山,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与金国的情报战与反间战,还远远没有结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影”潜入宣城,试图破坏联盟的抗金事业。但只要有暗卫的守护,有联盟将士的忠诚,有百姓的支持,她就有信心守住宣城,守住江南抗金的希望,终有一天将金兵彻底赶出大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