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你让咱一个开国皇帝给皇后殉葬?
换源:
最新网址:www.71sw.com
另一边,永乐朝。殿内的一众文武大臣,一个个憋得满脸通红,肩膀不停地耸动,想笑又不敢笑。
汉王朱高煦更是夸张,直接把头埋进了大哥朱高炽宽厚的后背里,笑得浑身发抖。
他们终于深刻体会到,在洪武朝当官,是多么考验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皇帝给皇后陪葬?这每一个字都认识,怎么连在一起,就完全看不懂了呢?】
【我只能说,正史不一定正,但野史是真滴野啊!】
【写这本书的人,祖坟是冒青烟还是被刨了?居然敢这么写老朱!】
【哈哈哈哈,你们想想,洪武爷手底下那帮开国功臣,哪个不是杀神?哪个不是狠人?
跟这帮人当同事,马皇后一走,皇帝悲伤过度,他们怕老朱家后继无人,干脆让皇帝跟着一起走,再选个新君……好像……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楼上的,你这个思路很危险啊!锦衣卫警告!】
……
永乐十九年,老年朱棣看着天幕,也是嘴角疯狂抽搐。
他爹的脾气,他比谁都清楚。
他已经能想象到,那个写野史的下场会有多惨了。
天幕之上,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跨越时空的怨念,画面一转,跳过了这个“小插曲”。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朱元璋驾崩。】
【皇太孙朱允炆,继皇帝位,改元建文。】
画面中,一个面容白皙、气质儒雅的年轻天子,在群臣的簇拥下,登上了奉天殿的宝座。
然而,他屁股还没坐热,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宏图大业”。
【新君登基,三把火。】
【而建文帝选择点燃的第一把火,便是——削藩!】
【这本是巩固皇权的应有之义,无可厚厚非。】
【但问题在于,这位在深宫中长大的皇帝,在齐泰、黄子澄等一众腐儒的辅佐下,把这件事,办砸了。】
【而且是砸得一塌糊涂。】
天幕画面中,出现了一张大明的疆域图,上面标注着各个藩王的封地。
【建文帝的削藩策略,简单粗暴。】
【他没有选择“推恩令”那般温水煮青蛙的阳谋,也没有选择从实力最强、威胁最大的燕王朱棣开始下手。】
【他选择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目标——湘王,朱柏。】
【湘王朱柏,太祖第十二子。】
【此人,是众藩王之中,对皇位威胁最小的一个。】
【为何?】
【其一,他无兵权。封地在荆州,远离九边,手下兵马,不过护卫三千。】
【其二,他无子嗣。连个能继承他王位的继承人都没有。】
【其三,他无野心。此人不好武功,不好权谋,平生唯一的爱好,就是吟诗作画,自号“紫阳道人”。】
【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纯粹的文艺青年,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富贵王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皇位毫无威胁的亲王,成为了建文帝削藩的一个祭品。】
【建文元年,朝廷使者抵达荆州,以“伪造宝钞”的罪名,勒令湘王进京自辩。】
【湘王朱柏,性情刚烈,不堪受辱。】
【他身着冕服,携妻子家人,阖门自焚,以死明志。】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这是什么操作?
他以为削藩是吃柿子,专挑软的捏啊!
【湘王之死,如同一记警钟,敲响在所有藩王的心头。】
【他们惊恐地发现,原来在这位新君和他的文官集团眼中,对错、强弱,根本不重要。】
【连湘王这样与世无争的人都得死,那他们这些手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实权藩王,又该死多少次?】
【一时间,藩王们人人自危。】
【而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后世之人,每每读到此处,都不得不感慨。】
【很难想象,朱元璋,一个从底层杀出一条血路的乞丐皇帝,一个将权谋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枭雄,竟会亲自教养出这样一个优柔寡断、尽信腐儒的孙子。】
天幕画面定格。
一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
年轻的燕王朱棣,身披甲胄,在王府之内,对着麾下将士,振臂高呼。
“奉天,靖难!”
四个字,在天幕之上回荡,也回荡在老年朱元璋的心头。
他瘫坐在锦墩上,看着天幕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四儿子,又看了看身旁面如死灰的皇太孙。
许久,他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咱……好像有点明白,老四为啥要反了。”
他朱元璋,一个要饭出身的开国皇帝,怎么就教出了这么一个优柔寡断、偏听偏信,连削藩都削不明白的孙子?
这简直是离谱!
“噗——”
永乐朝,汉王朱高煦一个没忍住,直接笑了出来。
朱棣回头瞪了他一眼,但自己的嘴角,却也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
这个说法,实在是太损了!
【靖难之役,在没有木正居的平行世界,依旧爆发了。】
【结局,也并未改变。】
【“风系大魔导师″朱棣,凭借其卓越的军事和精湛的“风系魔法”,历时四年,最终攻破南京,登基为帝,改元永乐。】
【但是,这场胜利,远比主世界要来得艰难。】
【在主世界,因为木正居的运筹帷幄,靖难之役更像是一场雷霆万钧的“外科手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朝廷和国家的元气。】
【而在这个世界,靖难之役,是一场血腥的、旷日持久的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