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书屋 历史小说 隐隐谋略:官场风云 第136章 灾荒弭平:胜利的曙光

第136章 灾荒弭平:胜利的曙光

最新网址:www.71sw.com

  “报!西边李家村又出现瘟疫!”惊恐的呼喊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顾青岩心头一沉,不好的预感变成了现实。他快步走到报信的士兵面前,“怎么回事?详细说来!”

士兵气喘吁吁地禀报:“回大人,李家村有几个村民突然高烧不退,上吐下泻,症状和之前的瘟疫一模一样!村里人心惶惶,都怕瘟疫再次蔓延……”

顾青岩当机立断,“婉兮,你立刻去通知赵将军,让他派兵封锁李家村,防止瘟疫扩散。我去找大夫,准备药材!”

凤婉兮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郑重地点了点头,“你放心,我会处理好一切。”说罢,转身飞奔而去。

顾青岩则立刻赶往城中唯一的大夫家中,顾不得敲门,直接推门而入。

瘟疫的再次出现,如同在刚刚燃起希望的灾民心中泼了一盆冷水。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生机的村庄,再次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之下。

顾青岩不眠不休地工作,指导大夫配置药材,安抚恐慌的灾民。他深知,这次瘟疫的出现,不仅仅是疾病的蔓延,更是对民心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几天后,李家村的疫情得到了控制,但顾青岩的心情却依旧沉重。他站在田埂上,看着远处正在耕作的村民,心中五味杂陈。

一些村民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原本肥沃的土地因为长时间的干旱变得贫瘠,种子播下去却迟迟不见发芽。他们原本就因为灾荒损失惨重,如今再次面临困境,情绪难免低落。

顾青岩走到一位正愁眉苦脸的老农身边,关切地问道:“老丈,怎么了?”

老农叹了口气,指着地里稀稀拉拉的幼苗,“顾大人,您看,这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了,今年恐怕又要歉收了……”

顾青岩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土壤和幼苗,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他安慰老农道:“老丈,别担心,我有办法。”

他将自己从现代学到的农业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向村民们传授了一些改良土壤、提高产量的方法。他还亲自示范,教他们如何合理施肥、灌溉。

村民们起初半信半疑,但看到顾青岩如此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也渐渐燃起了希望,开始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婉兮,”夜深人静时,顾青岩站在院子里,望着星空,轻声说道,“我总觉得,事情还没有结束……”

凤婉兮走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我知道,但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一起面对。”

一阵夜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顾青岩突然感觉到一丝异样,他猛地转头,看向院墙的方向……

墙头黑影一闪而逝,顾青岩眸光一凛,低声道:“有人!”凤婉兮也察觉到了异样,不动声色地握紧了腰间的匕首。两人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顾青岩不动声色地继续说道:“明日我要去田间看看,那些新法子推行得如何了。”

翌日清晨,顾青岩来到田间,村民们正忙着耕作。他走到一块试验田边,仔细观察着新培育的秧苗的长势。这些秧苗比其他田地里的明显更加茁壮,叶片翠绿,生机勃勃。

“顾大人,您真是神了!这秧苗长得可真好!”一位老农激动地握着顾青岩的手,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要是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我们一家老小就有活路了!”

其他村民也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称赞顾青岩的方法神奇。看着村民们欣喜的表情,顾青岩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耐心地解答村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将现代农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给他们听。

然而,并非所有村民都轻易接受新方法。一个名叫李二的村民,固执地认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耕作方式才是最好的,对顾青岩提出的新方法嗤之以鼻。“顾大人,您是读书人,不懂种地,”李二语气不善,“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的,也没饿死过!”

周围的村民也开始窃窃私语,一些原本接受新方法的村民也开始动摇。顾青岩并没有生气,他耐心地解释道:“李二叔,我知道大家对新方法不放心,但时代在进步,耕作方式也需要改进。你看这试验田里的秧苗,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指着试验田里长势喜人的秧苗,继续说道:“这些秧苗采用了新的育种和施肥方法,产量至少能提高三成!如果大家都能学会这些新方法,今年的收成肯定比往年更好。”

尽管顾青岩解释得如此清晰,李二依旧不为所动,他梗着脖子说道:“我不信!万一这新方法不行,耽误了收成怎么办?”

顾青岩知道,光靠嘴上说说,是无法彻底改变李二的想法的。他需要用事实来说话。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远处一片荒芜的田地上,“李二叔,你看那边那块地,一直荒着也没人种,不如我们就用那块地做个对比,一半用老方法,一半用新方法,到时候看看哪种方法的收成更好。”

李二想了想,觉得这是一个检验新方法的好机会,便点头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天,顾青岩亲自指导村民们在那块地上进行耕种。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力求让每个村民都掌握新方法的操作要领。

“青岩,这样真的能行吗?”夜里,凤婉兮看着忙碌了一天的顾青岩,有些担忧地问道。

顾青岩放下手中的农具,笑了笑,“放心吧,一定会成功的。”他抬头看向天边的明月,“我已经开始想念家乡的红烧肉了,等灾荒彻底过去,我要亲自下厨,做一顿好吃的犒劳大家。”

凤婉兮温柔地笑了笑,“好,我帮你。”她顿了顿,目光投向远处那片试验田,意味深长地说道:“明天,我带村民们去看看那块试验田……”凤婉兮翌日清晨便组织村民前往试验田。阳光洒在田埂上,映照着村民们好奇而期盼的面容。李二走在人群的最前面,他紧抿着嘴唇,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抵达试验田后,村民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试验田被一分为二,一半用传统方法耕种,秧苗稀疏低矮,叶片泛黄;而另一半采用顾青岩的新方法,秧苗青翠挺拔,长势喜人,如同一片绿色的波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这…这差别也太大了吧!”一个村民惊呼出声。

李二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走到新方法耕种的田地边,蹲下来仔细观察着秧苗,用手轻轻抚摸着翠绿的叶片,脸上渐渐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顾大人,这…这真是您教的方法种出来的?”李二转头看向顾青岩,语气中充满了敬佩。

顾青岩微笑着点了点头,“李二叔,事实胜于雄辩。”

李二激动地握住顾青岩的手,“顾大人,您真是活神仙啊!我以前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还请您多多包涵!”

其他村民也纷纷围上来,对顾青岩的新方法赞不绝口。他们争先恐后地向顾青岩请教,希望也能学会这种神奇的耕作方法。

看到村民们终于接受了新方法,顾青岩心中充满了喜悦。他耐心地解答村民们的问题,并将新方法的要点一一讲解清楚。

接下来的日子里,村民们在顾青岩的指导下,开始积极学习和推广新方法。在顾青岩和凤婉兮的共同努力下,受灾地区的粮食产量逐渐恢复,村民们的生活也慢慢回到了正轨。

一个月后,田野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预示着丰收的到来。看着这片充满生机的景象,顾青岩和凤婉兮相拥而立,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青岩,我们成功了。”凤婉兮依偎在顾青岩的怀里,柔声说道。

顾青岩轻轻抚摸着凤婉兮的秀发,深情地望着她,“是啊,我们成功了。这都是大家的努力,也是你一直以来默默的支持。”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两人的身上,构成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两人静静地相拥着,感受着彼此的温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幸福感。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在经历了这场灾荒的考验后,变得更加深厚。

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一丝淡淡的稻香。顾青岩望着远处金黄的稻田,思绪万千……“婉兮,”顾青岩的声音有些低沉,“你还记得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吗……”

“婉兮,”顾青岩的声音有些低沉,“你还记得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吗?那时田地龟裂,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他顿了顿,眼神飘向远方,仿佛回到了那个地狱般的场景。

凤婉兮轻轻握住他的手,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也回忆起初到灾区的景象:面黄肌瘦的孩童,眼神空洞的老人,以及为了争抢一口稀粥而爆发的争吵……她不禁打了个寒颤,那样的场景,她这辈子都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那时,我几乎以为我们走到了绝境。”顾青岩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米行老板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杨县令贪污赈灾款,中饱私囊,百姓们叫苦不迭,却求助无门……”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那股压抑感从胸腔中排出。

“多亏了你,”顾青岩转头看向凤婉兮,眼中充满了感激,“是你暗中联络赵将军,揭发了杨县令的罪行,又巧妙地让米行老板自食恶果,才使得赈灾粮顺利发放,百姓们得以活命。”

凤婉兮温柔地笑了笑,“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她明白,顾青岩才是那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人。他利用现代知识,改良耕种方法,提高粮食产量,才是解决灾荒的根本之道。

顾青岩环视四周,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翻滚,构成一幅丰收的景象。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但同时也感到一丝沉重。他知道,这次的灾荒只是暂时过去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悲剧还会再次上演。

“婉兮,”顾青岩的目光变得坚定,“我想做更多,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灾荒,而是要让这个村庄,乃至整个国家,永远远离饥饿的威胁。”

凤婉兮看着他眼中的光芒,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支持。“你想怎么做?”

顾青岩沉吟片刻,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现代农业的策略:兴修水利,修建粮仓,推广新作物品种,改进耕作技术……他知道,这些措施都需要时间和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得到百姓们的支持和配合。

“我有一些新的想法……”顾青岩缓缓开口,将心中的构想娓娓道来。他讲到兴修水利可以有效预防旱灾,修建粮仓可以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推广新作物品种可以提高产量……

凤婉兮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疑问和建议。她知道,顾青岩的想法虽然很好,但要付诸实践却并非易事。在这个思想保守的时代,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谈何容易?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顾青岩和凤婉兮并肩走在田埂上,微风拂过,带来一丝清凉。

“青岩,”凤婉兮轻声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也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但是……”她顿了顿,“村民们会接受吗?”

顾青岩沉默了。他知道凤婉兮的担忧不无道理。他抬头望向星空,目光深邃而悠远。“明日,我便召集村民,商议此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