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书屋 历史小说 隐隐谋略:官场风云 第168章 朝堂昭雪:阴谋溃败

第168章 朝堂昭雪:阴谋溃败

最新网址:www.71sw.com

  “报——皇后娘娘驾到!”尖细的声音划破了紧张的空气,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之上炸响。官员们纷纷跪拜,顾青岩也随着众人行礼,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皇后,凤婉兮!她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凤婉兮一袭凤袍,仪态万千地步入朝堂,在她身后,跟着两名宫女,手中捧着锦盒,更添了几分庄重神秘。她径直走到皇帝面前,盈盈一拜:“臣妾参见皇上。”

皇帝略显诧异,却也温和地示意她起身:“皇后今日怎么来了?”

凤婉兮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顾青岩身上,停留片刻,才转向皇帝:“臣妾听闻今日朝堂之上有要事,特来旁听。”

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原本暗流涌动的朝堂更加波诡云谲。李大人脸色微变,握紧了手中的玉板,眼神闪烁不定。

顾青岩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他知道凤婉兮的出现绝非偶然,但此刻,他只能静观其变。

皇帝准许后,凤婉兮便在旁落座。她目光平静,仿佛只是个普通的旁观者,但这平静之下,却隐藏着无人知晓的深意。

证人本就胆小,见到皇后驾到,更是吓得脸色苍白,说话也变得结结巴巴。李大人抓住这个机会,立刻站出来,义正言辞地指责顾青岩:“皇上,顾青岩私自劫狱,带罪之身,如今竟敢扰乱朝堂,实乃大罪!”

一些官员在李大人的示意下,也纷纷附和:“是啊,皇上,顾青岩目无法纪,罪不可恕!”

“顾大人劫狱?这可是重罪啊!”

“他这是藐视皇权,罪加一等!”

声讨之声此起彼伏,顾青岩仿佛置身于汹涌的波涛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吞噬。他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却依旧保持着镇定,目光坚定地看向皇帝。

“皇上,臣……”

顾青岩刚要开口解释,却被李大人打断:“皇上,此人巧言令色,颠倒黑白,万万不可轻信!请皇上明察秋毫,严惩顾青岩!”

张御史眉头紧锁,看了看顾青岩,又看了看李大人,沉声道:“皇上,此事疑点重重,还需仔细调查,不可妄下定论。”

皇帝沉吟片刻,目光转向顾青岩:“顾青岩,你可有什么要说的?”

顾青岩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却见凤婉兮身旁的宫女捧着锦盒上前一步。他心中一动,一股莫名的预感涌上心头。

凤婉兮缓缓开口,声音清冷而坚定:“皇上,臣妾这里有一物,或许可以证明顾大人的清白。”

凤婉兮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个锦盒上。顾青岩心中暗惊,他不知道凤婉兮要做什么,但直觉告诉他,这将是一个转折点。

宫女将锦盒打开,里面是一封信和一个染血的布帛。凤婉兮拿起信,递给皇帝:“皇上,这是臣妾偶然所得,或许能解开今日之谜。”

皇帝接过信,展开细看。信上的内容,正是李大人与狱卒勾结,伪造证据陷害顾青岩的全部过程。随着皇帝的阅读,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目光如刀锋般射向李大人。

李大人脸色煞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强作镇定,辩解道:“这封信是伪造的!是顾青岩为了脱罪,故意栽赃陷害!”

顾青岩冷笑一声,不慌不忙地走到证人面前:“这位大哥,当日之事,你亲眼所见,还请你当堂说出真相!”

证人本就胆小怕事,在李大人的威逼利诱下才做了伪证。如今见到皇后拿出铁证,又见皇帝脸色阴沉,他知道大势已去,于是颤颤巍巍地跪下,将李大人如何指使他做伪证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顾青岩又指着锦盒中的染血布帛说道:“这是臣在狱中发现的,上面有李大人亲笔书写的陷害计划,以及与狱卒交易的证据。这布帛上的血迹,正是被李大人灭口的狱卒的。”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一些原本支持李大人的官员也开始动摇,他们没想到李大人竟然如此胆大妄为,竟然敢在天子脚下做出这等事情。

李大人见事情败露,恼羞成怒,指着顾青岩大声吼道:“你血口喷人!这些都是你伪造的!你为了脱罪,不惜一切代价,简直是丧心病狂!”

顾青岩毫不畏惧地与他对视:“李大人,你还有什么话可说?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

两人在朝堂之上展开激烈的辩论,其他官员也分成两派,支持李大人的和支持顾青岩的,争论不休,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皇帝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脸色阴晴不定。他没想到自己一向信任的李大人竟然会做出这等事情,心中既愤怒又失望。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御史站了出来,他走到皇帝面前,躬身说道:“皇上,臣认为此事事关重大,还请皇上允许臣彻查此案,以还顾大人一个公道!”

皇帝略一沉吟,点了点头:“准奏!”

张御史领旨后,立刻开始着手调查。他首先派人将李大人控制起来,然后带着人前往大理寺,仔细核对顾青岩提供的证据。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李大人,他的罪行也逐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李大人被带走时,眼神怨毒地瞪着顾青岩,咬牙切齿地说道:“顾青岩,你给我等着!我不会放过你的!”

顾青岩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眼神中没有一丝波澜。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张御史领命后,立刻雷厉风行地展开调查。他深知此案牵扯甚广,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朝野震荡,因此格外谨慎。他先将李大人软禁府中,派人严加看守,防止其畏罪潜逃或销毁证据。随后,他亲自带人前往大理寺,仔细核对顾青岩提供的证据,包括那封揭露李大人阴谋的信件,以及染血的布帛。

顾青岩提供的证据非常详实,信件上的笔迹经专家鉴定,确为李大人亲笔所写。染血的布帛上,不仅有李大人详细的陷害计划,还有他与狱卒交易的记录,甚至连狱卒的名字和收受贿赂的数目都一一列明。布帛上的血迹也与被灭口狱卒的血型吻合。

张御史又秘密提审了当日在场的其他狱卒和官员,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们不敢再隐瞒,纷纷供述了李大人的罪行。甚至连一些原本支持李大人的官员,在铁证面前也选择了明哲保身,倒戈相向,提供了更多不利于李大人的证据。

随着调查的深入,李大人的罪行逐渐浮出水面,他的阴谋诡计,他的贪赃枉法,他的残害忠良,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原本对顾青岩的指控,也变成了对李大人的控诉。朝堂上的风向彻底转变,原本支持李大人的官员噤若寒蝉,而支持顾青岩的官员则纷纷为其鸣冤叫屈。

皇帝看着堆积如山的证据,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自己一向信任的李大人,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他心中既愤怒又失望,更有一种被欺骗的羞辱感。

在朝堂外,凤婉兮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她虽然表面上温柔婉约,但内心却无比坚强。她深知顾青岩的为人,相信他绝不会做出那些罪大恶极的事情。她一直在暗中收集证据,并最终找到了关键的证人和物证,才有了今日朝堂上的惊天逆转。

当她听到张御史宣读调查结果,确认李大人的罪行确凿,顾青岩的冤屈得以昭雪时,她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眼中满是欣慰和喜悦,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在她脸上绽放。她为顾青岩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能够帮助他而感到欣慰。

朝堂之上,皇帝下令将李大人革职查办,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尘埃落定,顾青岩的清白得以恢复,他站在朝堂中央,接受着众人的祝贺。

他望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心中五味杂陈。从被诬陷入狱,到如今沉冤得雪,这段时间他经历了太多。他想起自己在狱中饱受折磨,想起那些曾经对他冷嘲热讽的人,想起……

“大人,我们回府吧。”王谋士的声音打断了顾青岩的思绪。

顾青岩点点头,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高大而坚定……他微微侧头,目光落在王谋士身上,低声说道:“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离开金銮殿,顾青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自由的空气。这几个月来的压抑,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的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淡淡的疲惫。他回想起被诬陷的那一日,李大人那阴狠的笑容,同僚们避之不及的目光,狱中潮湿阴冷的空气和难以下咽的牢饭……这些记忆如同一根根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头。他曾无数次问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古代,自己究竟能否实现抱负,又能否保护身边的人。

如今,他站在阳光下,冤屈得雪,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凤婉兮的帮助。那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拥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勇气。她就像一颗定心丸,让他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保持冷静和希望。

而李大人,此刻正跪在金銮殿上,脸色惨白,汗如雨下。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阴谋,竟然会被如此轻易地揭穿。他不甘心,更不相信自己会败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顾青岩手中。他声嘶力竭地为自己辩解,甚至试图拉拢一些平日里交好的官员为自己求情。

“陛下,臣冤枉啊!这都是顾青岩的诬陷,他怀恨在心,故意制造伪证……”李大人声泪俱下,却丝毫引不起皇帝的同情。

皇帝冷冷地看着他,眼中充满了失望和厌恶。“李大人,你还有什么话说?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

“陛下,那些证据都是伪造的!是顾青岩和张御史串通一气,故意陷害微臣!”李大人依旧不肯放弃,做着最后的挣扎。他环顾四周,希望有人能站出来为他说话,但看到的却只是一张张冷漠的脸。那些平日里对他阿谀奉承的官员,此刻都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他,生怕被他牵连。

“大胆!”皇帝怒喝一声,“你竟然敢污蔑朝廷命官,罪加一等!来人,将李大人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李大人被侍卫拖了下去,他的哭喊声在金銮殿外回荡,却无人理会。他的仕途就此终结,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惩罚。

顾青岩看着这一幕,心中没有丝毫的快感,只有深深的叹息。他知道,李大人只是他漫漫仕途上的一个绊脚石,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

夜幕降临,顾青岩换上一身夜行衣,与王谋士悄悄潜入李大人的府邸。府邸中守卫森严,到处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我们从哪里找起?”王谋士低声问道。顾青岩眼神锐利,扫视着周围的环境,缓缓吐出两个字:“书房。”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