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书屋 历史小说 隐隐谋略:官场风云 第97章 殿陛决胜:科举之巅

第97章 殿陛决胜:科举之巅

最新网址:www.71sw.com

  尖细的声音来自一位身着绯袍的官员,他阴阳怪气地开口道:“顾青岩,听说你出身草莽,不知可懂得我朝礼法?”这官员正是先前与顾青岩有过节的礼部侍郎周大人。

顾青岩神色不变,恭谨地行了一礼,“回大人,草民虽出身乡野,但也熟读圣贤之书,不敢妄言懂得礼法,但心中亦存敬畏,不敢逾矩。”

周大人轻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轻蔑,“敬畏?我看未必!你之前的策论言辞大胆,离经叛道,依我看,根本就是目无尊长,狂妄自大!”

顾青岩心中冷笑,这周大人果然在殿试上发难。他深吸一口气,不卑不亢地答道:“大人所言差矣,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草民虽才疏学浅,但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这并非狂妄,而是求知若渴,不敢固步自封。”

另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也站了出来,他是翰林院大学士,向来以保守著称。“顾青岩,你文章中提及‘变法’,你可知变法乃动摇国本之举,岂可轻言?”

顾青岩知道,这些老臣都是顽固的保守派,对任何新思想都抱有敌意。他定了定神,朗声道:“大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如今我朝面临诸多困境,若墨守成规,恐难以为继。变法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殿内气氛一时凝重,皇帝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辩论,脸上看不出喜怒。

几位保守派官员轮番上阵,不断地向顾青岩提出刁钻的问题,试图让他出错。他们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试图用传统的思想束缚住顾青岩的思维。

顾青岩却应对自如,他将现代思想与古代智慧完美融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他既不盲目否定传统,也不畏惧创新,他的回答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令皇帝频频点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顾青岩掷地有声地答道,“为官者,当以百姓福祉为先,而非一味地维护君权。”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哗然。几位保守派官员脸色大变,纷纷指责顾青岩大逆不道。周大人更是厉声呵斥:“大胆狂徒,竟敢妄议君臣之道!来人,将他拿下!”

顾青岩却丝毫不惧,他直视着皇帝,眼神坚定而清澈。“陛下,”他缓缓开口……

“陛下,”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朗有力,“草民并非妄议君臣之道,而是希望我朝能够长治久安。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王的存在,是为了服务百姓,守护社稷。若君王失德,百姓受苦,社稷倾颓,则君王又有何存在的意义?”

顾青岩这番话,掷地有声,如洪钟大吕,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回荡。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他的胆识和气魄所震慑。皇帝的目光深邃,静静地注视着顾青岩,似乎在思考着他的话。

几位保守派官员脸色铁青,他们没有想到顾青岩竟然如此大胆,敢于在金銮殿上挑战君权。周大人更是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顾青岩怒斥道:“狂妄!简直是狂妄至极!你这是要蛊惑人心,动摇国本!”

“周大人,”顾青岩神色不变,语气平静,“我并非蛊惑人心,而是实话实说。古往今来,多少王朝兴衰更替,皆因君王失德,不恤民情。如今我朝虽国力强盛,但民生凋敝,贪官污吏横行,若不思变革,恐有倾覆之危。”

顾青岩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从历史上的兴衰更替到如今的社会现状,从民生疾苦到国家大计,他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逻辑和力量,让那些保守派官员难以反驳。他将现代的政治理念与古代的治国之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令皇帝听得频频点头。

“荒谬!简直是荒谬!”翰林院大学士怒斥道,“我朝自开国以来,便奉行祖宗之法,岂容你随意更改?你这是要将我朝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大学士此言差矣,”顾青岩不卑不亢地回应,“祖宗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如今时代已经变了,若还固守陈规,只会墨守成规,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顾青岩与几位保守派官员唇枪舌战,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他以丰富的知识和敏捷的思维,将他们的每一个质疑都一一化解。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儒家经典到诸子百家,从历史典故到现实案例,他的每一个论点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让那些保守派官员哑口无言。

看到顾青岩如此出色的表现,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原本对顾青岩的出身和背景有所顾虑,但现在看来,顾青岩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周大人见皇帝的态度有所转变,心中更加焦急。他深知,如果让顾青岩得到皇帝的赏识,那么他的仕途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他咬了咬牙,决定放手一搏。

“陛下,”周大人上前一步,躬身说道,“臣以为,顾青岩的言论虽然大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只是他毕竟年轻气盛,缺乏经验,若是贸然变法,恐会引起朝野动荡。臣建议,不如先让顾青岩到地方历练一番,等他有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考虑重用。”

周大人这番话看似是在为顾青岩着想,实则是想将他排挤出京城,让他远离权力中心。

顾青岩听出了周大人的弦外之音,他心中冷笑,正要开口反驳,却听到皇帝缓缓说道:“周爱卿言之有理……”

皇帝缓缓说道:“周爱卿言之有理,顾青岩的确年轻,需要历练。只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了顾青岩身上,语气带着一丝欣赏,“朕也看到了他的才华和胆识,如此人才,若是埋没在地方,岂不可惜?朕意已决,顾青岩……”

殿内气氛凝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皇帝最后的宣判。周大人脸色苍白,他知道,他的计划失败了。

“……顾青岩,朕封你为状元!”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众考生有的羡慕,有的嫉妒,有的难以置信。那些保守派官员更是脸色大变,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器重顾青岩,竟然不顾他们的反对,直接封他为状元。

顾青岩也有些意外,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上前一步,跪地谢恩:“谢主隆恩!”

消息传到凤府,凤婉兮正倚窗而坐,手中拿着一本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她的心早已飞到了皇宫,飞到了顾青岩的身边。丫鬟匆匆忙忙地跑进来,激动地喊道:“小姐!小姐!大喜事!姑爷高中状元了!”

凤婉兮手中的书滑落在地,她猛地站起身,不敢置信地问道:“你说什么?青岩他……他高中状元了?”

“是的,小姐!千真万确!”丫鬟兴奋地说着,“现在整个京城都传遍了,姑爷力压群雄,被皇上钦点为状元!”

凤婉兮只觉得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捂住嘴巴,喜极而泣。她为顾青岩感到无比骄傲,眼中满是对他的崇拜。她知道,顾青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换来的。

“太好了,太好了……”凤婉兮喃喃自语,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她仿佛看到了顾青岩在金銮殿上侃侃而谈,指点江山的样子。她知道,顾青岩的未来将会一片光明,他将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栋梁之才。

与此同时,顾青岩站在金銮殿上,接受着众人的祝贺。他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心中却波澜起伏。他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参加科举的点点滴滴……“状元郎,接下来,该去谢恩了。”站在他身旁的榜眼,轻轻推了推他的胳膊,低声提醒道。

“状元郎,接下来,该去谢恩了。”榜眼推了推顾青岩的胳膊,将他从思绪中拉回现实。顾青岩微微颔首,整理了一下衣冠,随着众人走向皇帝。谢恩完毕,顾青岩抬起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金碧辉煌的大殿,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初到这个世界时的茫然无措。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完全不适应古代的生活节奏和社会规则。科举之路,更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为了准备乡试,他曾挑灯夜读,寒窗苦读,将现代知识与古代经义融会贯通。多少个夜晚,他对着闪烁的烛火,研读四书五经,直到东方泛白。

他还记得参加乡试时的紧张和忐忑。考场上,他奋笔疾书,将自己所学倾注于笔端。他记得交卷时的轻松和期待,也记得放榜时的激动和喜悦。乡试的成功,给了他继续前进的动力。

接下来的会试,更是对他的一次严峻考验。那些保守派的考官,对他这个“出身草莽”的考生充满了偏见。他们故意刁难,设置重重障碍,试图将他淘汰出局。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和沉稳的心态,一一化解了难题,最终脱颖而出。

而殿试,更是他科举之路的巅峰之战。面对皇帝的亲自考核,他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见识。皇帝的赞赏,是对他的最大肯定,也是他努力的最好回报。

顾青岩深知,状元之名,不仅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他知道,这仅仅是他事业的起点,未来在官场,还有更多挑战等着他。他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效力。他心中暗暗发誓,定不辜负皇帝的期望,也不辜负凤婉兮的支持。

走出金銮殿,温暖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顾青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此刻的荣耀与喜悦。他抬头望向蔚蓝的天空,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

“恭喜顾状元!”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顾青岩转头,看到一个身穿官服的男子正朝他走来。“下官吏部侍郎,奉命前来恭贺状元及第,并告知明日需至吏部办理入职事宜。”

顾青岩连忙回礼,寒暄几句后,那侍郎便告辞离去。顾青岩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忽然涌起一丝不安。他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正在悄然发生……

“顾兄,明日我便来接你一同前往吏部。”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顾青岩转头,看到榜眼正站在他身旁,脸上带着友善的笑容。“明日见。”榜眼说完,便转身离去。

顾青岩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念道:“明日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