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蜀地罗月娘
换源:
最新网址:www.71sw.com
蜀地,蓉城府。一支骑兵自城门外而入,为首的是一名身着亮银铠甲的将军。
将军的个子很高,怕是将近两米,比周围的精骑都要高出一头。
但身形并不魁梧,反而看上匀称且苗条。
道路两旁挤满了流民,虽衣衫褴褛、面有菜色,但望向银甲将军的眼神中满是尊重。
将军在府衙前勒住战马,利落地翻身下马,随手摘下了头盔。
一头乌黑柔顺的长发如瀑般倾泻而下,映衬着一张兼具英气与秀美的脸庞。
竟是一员威风凛凛的女将军!
罗月娘眉头紧锁,扫视着周围的流民,向迎上来的副将问道:“今日有多少流民入城?”
副将恭敬回答:“回将军,今日登记在册的有三百二十七人。”
听到这个数字,罗月娘的眉毛蹙得更紧了。
并非是因为流民太多,恰恰相反,流民是太少了。
回想数月前,庆军大举进攻蜀地,蓉城作为蜀地首府自然是流民避难的首选之地,每日涌入城中避难的百姓多达数千人。
人潮汹涌,恐慌弥漫,周围村落的百姓都想入城避祸,差点使蓉城瘫痪。
好在蓉城太守魏训下令安抚百姓,并在城中设立粥棚,这才使蓉城安定下来,百姓们如同找到主心骨般纷纷来投。
随着战事进行,庆军推进速度极快,城池时有失守,流民的数量一度还在攀升。
那时,罗月娘每日都在强撑,既要安抚流民,筹措粮草,又要应对前线战事。
好在蜀地民心尚在,庆军对蜀道的复杂地形又不适应。
虽然丢失的城池不少,但他们总能出其不意夺回失地,算是稳住了阵脚。
然而,从上个月开始,战场态势开始变化。
原本攻势凌厉的庆军突然转入了守势,不再急于攻城略地。
反而,开始在占领区帮助百姓恢复生产,挖水井、搭桥梁、修道路,摆出一副准备在蜀地长期经营的模样。
罗月娘最初还松了口气,以为庆军久攻不下,士气受挫,已经露出了疲态。
这正好给了她喘息之机,可以抓紧时间整顿部队,加固城防,准备打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但很快,罗月娘就发现了不对劲,百姓的态度开始转变了。
庆军突然打进蜀地,他们自然视庆军为侵略家园的仇寇,团结在罗月娘的旗帜下奋力抵抗。
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些庆军打仗虽然凶悍,但对普通百姓却真的是秋毫无犯,甚至比一些纪律涣散的蜀军做得更好。
即便有百姓帮蜀军运送粮草被庆军俘虏,庆军没有虐待他们,反而还好吃好喝地招待,最后还发放路费回家。
人心都是肉长的,当百姓发现所谓的侵略者并非想象中那般青面獠牙时,态度便开始松动了。
毕竟庆军不是异族,没有和他们同归于尽的必要,更何况如今的陛下看起来还是个仁君。
如今,庆军占领区的百姓已经逐渐接受了统治,鲜少组织反抗。
而反观蓉城这边情况却是越来越差,因为收纳了太多的流民,粮食储备已然告急。
想到这里,罗月娘心情沉重地走入太守府。
府内的衙役、家丁见到她,无不恭敬行礼,对这位女将军非常敬重。
罗月娘的威望可不是靠夫君和家世,靠的是实打实的战功。
在庆军入蜀之前,她便多次率领蜀军和南方蛮羌作战,百战百胜。
以女子之身让数万蜀军折服,这可是非常难的事情。
罗月娘径直来到后院,一股浓烈苦涩的药味扑面而来。
见到一名侍女正端着药碗走来,她伸手拦住:“可是送给老爷的?”
“是,夫人。”
罗月娘闻言接过药碗:“我来吧。”
步入内室,只见一名面容英俊的中年文士半靠在床榻上。
文士就着窗棂透入的光线,阅读着一卷黑色的丝绸卷轴,脸色却是异常苍白。
此人便是蓉城太守,也是罗月娘的丈夫,魏训。
魏家是蓉城本地望族,魏训本人为官清正,在蜀地深得人心。
夫妻二人一文一武,是支撑蜀地局面的擎天双柱。
奈何魏训身体素来羸弱,如今战事操劳,忧思过重,竟至卧床不起。
“夫君,该吃药了。”罗月娘柔声道。
魏训闻声抬起头,满是病容的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月娘,你回来了。”
罗月娘将药碗轻轻放在床边小几上,目光看向黑色卷轴,眉头微挑:“这是什么?”
魏训也不隐瞒,将卷轴递了过去:“北边那位小皇帝派人送来的圣旨。”
罗月娘接过,却没有展开,语气瞬间冷了几分:“他说什么?”
“无非是劝降的老生常谈。”魏训咳嗽了两声,“他承诺,若我们归顺,定对蜀中百姓秋毫无犯,对你我夫妻二人亦会以礼相待。”
罗月娘沉默着,没有立刻表态,只是问道:“夫君怎么想的?”
魏训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窗外:“这些日子观庆军所作所为,确实军纪严明,并无暴虐之举。”
“他们改变策略,收揽民心,或许并非伪装,应该是这位新帝的手笔。”
“皇帝的话能信吗?”罗月娘突然打断了他,“夫君莫不是忘了,父亲便是死于庆帝的卑劣诡计!庆帝和小皇帝,都是我们魏家的生死仇敌!”
魏父之死,是横亘在夫妻二人心中最深的一根刺。
当年庆帝攻打蜀地时,魏训的父亲任蓉城太守,也是蜀军的统帅。
魏父作战勇猛,深谙蜀地地形,给庆帝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庆帝见拿他不下,后勤压力越来越大,眼看大军要被拖死在蜀地。
于是假意议和,邀魏父出城相见,却在暗处埋伏下神弓手,一箭将魏父射杀。
主将身亡,蜀军士气瞬间崩溃,蓉城随之陷落。
庆帝是枭雄,做事虽然不择手段,但却不是小人。
在占领蓉城后,不仅并未对魏家赶尽杀绝,反而庇护了其族人,并让魏训的二叔担任了蓉城太守。
二叔膝下无子,去世之后魏训得以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