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书屋 历史小说 隐隐谋略:官场风云 第154章 册本之进:教材推广的新程

第154章 册本之进:教材推广的新程

最新网址:www.71sw.com

  顾青岩回到府邸,书房内堆满了各地学府寄来的反馈信函。他揉了揉眉心,一股疲惫感涌上心头。信中内容繁杂,有的称赞新教材浅显易懂,有的则抱怨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更有甚者,直接批判新教材离经叛道,扰乱传统。

“看来,改革之路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顾青岩低声叹道。

凤婉兮端着一杯清茶走进来,柔声说道:“青岩,不要灰心,万事开头难。”她将茶杯放在桌上,“我听说,周贵族暗中威胁那些使用新教材的学府,导致一些学府不敢再继续试用。”

顾青岩接过茶杯,轻抿一口,眉头紧锁。“如此一来,我们收集到的反馈意见就更少了,改进教材也就更加困难。”

他拿起一封来自偏远山区学府的信,信中写道,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学生难以理解。另一封来自京城著名学府的信则认为,新教材过于浅薄,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众口难调啊。”顾青岩将信重重地放在桌上,心中烦闷不已。

“或许我们可以先筛选出一些关键性的意见,集中力量进行改进。”凤婉兮提议道。

顾青岩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他开始仔细阅读每一封信,试图从中找出共性问题。然而,信件内容庞杂,意见五花八门,让他一时之间难以理清头绪。

这时,孙老板匆匆赶来,神色慌张。“顾先生,不好了!周贵族派人来砸了我的印刷作坊,说我印的都是些歪门邪道的东西!”

顾青岩闻言,脸色一沉。“看来,周贵族是铁了心要阻止新教材的推行了。”

凤婉兮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他们这是在玩火。”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天空,低声说道:“青岩,或许我们该给他们一些教训了。”

顾青岩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必须先稳住局面,找到突破口。”他重新拿起那些反馈信件,目光坚定,“婉兮,帮我把钱夫子和李书商请来,我有事要与他们商议。”

凤婉兮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夜深人静,书房内灯火通明。顾青岩、钱夫子、李书商围坐在桌旁,气氛凝重。

“两位,如今新教材推广受阻,我召集二位前来,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顾青岩开门见山地说道。

钱夫子叹了口气,“顾先生,如今周贵族从中作梗,许多学府都受到了威胁,不敢再继续使用新教材。这样下去,新教材的推广恐怕……”

李书商也面露难色,“顾先生,我虽然支持新教材的推广,但如今形势严峻,我也有些力不从心……”

顾青岩沉默片刻,突然拿起一份教材,指着其中一处说道:“钱夫子,你看这里……”

顾青岩指着教材中关于农业种植的章节,说道:“钱夫子,你看这里,南方水稻种植和北方旱地耕作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讲解,对于南方学子来说,理解北方旱地耕作的方式就比较困难,反之亦然。我们可以根据地域差异,将教材分成不同的版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钱夫子眼前一亮,“妙啊!顾先生此举,真是化繁为简,直击要害!”

顾青岩又转向李书商,“李老板,教材分版本印刷,成本会略有增加,但销售范围也会更广,薄利多销,最终的收益并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教材更实用而提升销量。”

李书商原本还有些犹豫,听到顾青岩的分析,顿时放下心来,“顾先生所言极是!我这就安排下去,尽快印制分版教材!”

顾青岩将收集到的反馈意见按照地区、学府等级、学生年龄等进行分类,并结合现代教育体系的思路,迅速筛选出关键意见,对教材进行针对性地修改。他简化了部分晦涩难懂的表达,补充了更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增加了地方特色知识。改良后的教材更加完善,更具实用性,也更易于学生理解。

新版教材很快印刷出来,并迅速发往各地学府。然而,顾青岩的举动却给了那些守旧的文人群体一个攻击的机会。他们抓住教材改良的时机,散布谣言,说这是顾青岩对之前教材不自信的表现,是对他之前改革措施的否定。

“我就说嘛,顾青岩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怎么可能懂教育?现在还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重新修改教材!”一个身着青衫的文人,摇着折扇,一脸不屑地说道。

“可不是嘛!之前吹得天花乱坠,现在还不是灰溜溜地改了回来?我看他就是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之辈!”另一个文人附和道。

这些谣言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开来,一些原本支持新教材的学府也开始动摇,观望的态度日渐浓厚。周贵族更是借此机会煽风点火,加大了对新教材的打压力度。

顾青岩得知此事后,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片苦心,竟然会被这些人如此曲解。

凤婉兮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青岩,不必理会这些跳梁小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会证明一切。”

顾青岩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婉兮,你说得对。我们不能被这些谣言所影响,必须尽快扭转局面。”

夜色笼罩着大地,钱夫子站在自家书房的窗前,手里拿着一本新版教材,目光深邃。他轻轻地抚摸着书页,心中思绪万千。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声声,敲击着寂静的夜空……

钱夫子彻夜未眠,新版教材在他手中翻来覆去。他深知教材改良的意义,也明白顾青岩的良苦用心。窗外的天色渐渐亮了,更夫的梆子声也渐渐远去。钱夫子心中已有了决断。

翌日清晨,学府的钟声响起,学子们陆陆续续走进学堂。今天的课堂有些不同寻常,钱夫子站在讲台前,手中拿着新版教材,脸上带着一抹坚毅的神色。

“诸位学子,”钱夫子开口道,“近日,关于新版教材的谣言四起,老夫今日便要在此,为大家讲解新版教材的精妙之处!”

钱夫子翻开教材,指着其中一处修改的地方,详细解释了修改的原因和益处。他以南方水稻种植和北方旱地耕作的区分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他拿起旧版教材,又拿起新版教材,对比着讲解:“旧版教材内容庞杂,南北方的知识点混在一起,让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而新版教材则根据地域差异进行了区分,更具针对性,也更便于学生理解。”

钱夫子又以几个实际的例子,向学生们展示了新版教材的实用性。他甚至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让他们分别用新旧两个版本的教材学习同一段内容,然后进行提问和解答。结果显而易见,使用新版教材的学生,理解得更快,掌握得更牢固。

学堂里原本窃窃私语的声音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专注的学习和思考。他们亲身体验到了新版教材的优势,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下课后,学生们纷纷围着钱夫子,询问更多关于新版教材的内容。他们对新版教材充满了兴趣,也对顾青岩的改革充满了敬佩。

消息传到顾青岩耳中,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凤婉兮走到他身边,温柔地为他沏了一杯茶。

“青岩,我就知道你会成功的。”她眼波流转,带着一丝骄傲和欣慰,“你的智慧和努力,终究不会被埋没。”

顾青岩看着她,眼中满是宠溺,“婉兮,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他轻轻地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手心的温暖,心中充满了力量。

夜幕降临,书房里,顾青岩独自一人,手中握着一本新版教材。窗外,万家灯火,星星点点。他想起编写教材过程中的艰辛,想起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想起那些质疑和嘲讽的声音……他轻轻地抚摸着书页,眼神渐渐变得深邃,“其实……”他低声自语,声音戛然而止。

“其实……”顾青岩低声自语,“这仅仅是个开始。”他想起初到这个世界,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举步维艰。他记得自己为了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化,是如何废寝忘食地钻研;也记得自己为了编写教材,是如何挑灯夜战,字斟句酌。那些日日夜夜的辛劳,如同走马灯一般在眼前闪过。从最初的构思,到收集资料,再到反复修改,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那些守旧的文人群体,如同跗骨之蛆一般,不断地给他制造麻烦。他们攻击新教材的内容,质疑他的动机,甚至散布谣言,试图阻止改革的进程。而周贵族,那个庞然大物,更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给他致命一击。

他揉了揉眉心,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闪烁的灯火。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去克服。但钱夫子课堂上的成功,学生们对新教材的认可,让他看到了希望。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改变这个时代,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

与此同时,李书商的店铺里,灯火通明。他手里拿着新版教材,反复翻阅,脸上满是矛盾之色。钱夫子在课堂上的成功,让他看到了新教材的潜力,也看到了商机。他知道,如果加大推广力度,新教材一定会大受欢迎。但是,周贵族的势力让他心存忌惮。他想起周贵族派人来警告他的情景,心中不禁一阵寒意。

“这新教材,确实是好东西。”李书商自言自语道,“可是……”他叹了口气,将教材放在桌上。他深知周贵族的影响力,如果他执意推广新教材,势必会得罪周贵族,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店门被推开,一个伙计走了进来。“老板,顾先生派人送来一封信。”伙计将信递给李书商。

李书商接过信,拆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信中,顾青岩邀请他明日前往茶楼一叙,商讨新教材推广事宜。李书商紧紧地攥着信,心中思绪万千。他不知道顾青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

他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去,还是不去……”他喃喃自语,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备车!”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