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书屋 历史小说 隐隐谋略:官场风云 第153章 文心之变:传统阵营的裂隙

第153章 文心之变:传统阵营的裂隙

最新网址:www.71sw.com

  钱夫子郑重地点头:“顾先生放心,老朽定当竭尽全力。”孙老板也上前一步,搓着手笑道:“顾先生,您尽管吩咐,小店一定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印刷任务。”顾青岩拍了拍孙老板的肩膀,目光坚定:“有劳孙老板了,这场变革,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凤婉兮一直静静地站在顾青岩身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她温婉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明白,顾青岩的每一步都走得谨慎而坚定。

几日后的文人集会,气氛格外凝重。消息早已传开,顾青岩将在会上再次阐述新教育理念。众人议论纷纷,猜测他能否改变一些顽固文人的想法。

集会场所位于城中一座古色古香的书院,院内假山流水,绿树成荫,与此刻紧张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顾青岩一袭青衫,缓步走入院内,立刻感受到无数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质疑,更有敌意。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平静。他知道,这场集会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这几日,文人群体私下串联,准备再次给他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难而退。顾青岩能感受到这股无形的压力,如同山岳般沉重。

他走到预定的位置坐下,环视四周。章先生坐在首位,脸色阴沉,其他文人也都神情严肃,气氛凝重得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顾青岩轻轻地抿了一口茶,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他知道,今日的集会将会是一场硬仗。

“顾先生,你今日又要作何高论?”章先生率先发难,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讥讽。

顾青岩放下茶杯,不卑不亢地答道:“章先生,今日我只是想再次与诸位探讨新教育的理念,并非要与各位争个高下。”

“探讨?哼!”另一位文人冷笑道,“你所谓的‘新教育’,不过是一些旁门左道,岂能与我圣贤之道相提并论?”

顾青岩没有理会他的挑衅,继续说道:“诸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应该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如今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他侃侃而谈,将新教育的理念娓娓道来。然而,他的话语却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任何涟漪。文人们依旧固守己见,对他提出的观点不屑一顾。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骚动。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僵局:“顾先生,我们来了!”

门外涌入一群孩子,最大的不过十二三岁,最小的看起来只有七八岁。他们穿着统一的青色学服,一个个精神抖擞,朝气蓬勃。为首的是钱夫子的得意门生,小名叫虎子,他手里捧着一摞书籍,正是顾青岩编纂的新教材。

孩子们在顾青岩的示意下,井然有序地在书院中央站定。虎子上前一步,朗声说道:“各位先生,我们是来自清风书院的学生,今日特来向各位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顽固的章先生不屑地冷哼一声:“一群黄口小儿,能学到什么东西?莫非是顾先生教你们一些奇技淫巧,来哗众取宠?”

虎子不卑不亢地回道:“章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学习的都是正经的知识,只是学习方法与各位先生不同罢了。”

顾青岩微微一笑,对虎子点了点头。虎子随即翻开手中的书籍,开始背诵其中一段关于农耕技术的讲解,不仅流畅背诵,还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传统农耕方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在场的文人原本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但随着虎子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们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接下来,其他学生也纷纷展示了他们在算术、地理、以及一些基础科学方面的知识,其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都远超同龄人。

一些年轻的文人开始窃窃私语,眼中流露出惊讶和好奇。他们原本对顾青岩的新教育理念抱有怀疑,但现在亲眼看到这些学生的表现,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

然而,章先生等顽固派依旧不肯承认现实。章先生怒斥道:“这些都是雕虫小技!真正的学问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岂是这些奇技淫巧可以比拟的?”

一位学生勇敢地站出来反驳:“章先生,我们学习的并非只是奇技淫巧,而是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造福百姓。正如顾先生所言,‘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真谛。”

另一个学生也补充道:“我们还学习了历史、伦理、以及圣贤的教诲,我们也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新的知识,开阔眼界。”

孩子们的反驳有理有据,让章先生等人一时语塞。他们恼羞成怒,开始指责这些学生是被顾青岩蛊惑,失去了对圣贤之道的敬畏。

双方你来我往,辩论得不可开交。书院内的气氛也变得剑拔弩张,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引发一场大火。

顾青岩始终保持着冷静,他知道,这场辩论的关键在于能否让更多的文人接受新教育理念。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钱夫子身上……“钱夫子,”顾青岩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书院,“您在学府任教多年,对新旧教育的利弊想必深有体会……”

钱夫子捋了捋胡须,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站了起来。他环视一周,目光最终落在顾青岩身上,微微颔首,而后转向那些神情各异的文人群体。

“老夫在学府任教数十年,见过无数学生,”钱夫子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岁月积淀的厚重,“旧式教育注重死记硬背,学生们往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他们能熟背四书五经,却不知如何将圣贤之道应用于实际生活。”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虎子等学生,眼中流露出赞赏,“而顾先生倡导的新式教育,注重学以致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求真理。这些孩子们,他们不仅能背诵课文,还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便是新旧教育最大的区别。”

钱夫子从袖中取出一本薄册,正是顾青岩编纂的算术教材。“老夫起初也对这新式算术抱有怀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它比传统的算筹更加便捷实用。”他翻开书页,指着其中一道例题,“就拿这道题来说,用算筹计算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用新式算术,只需几笔便可得出答案。”

他一边讲解,一边在纸上演示新式算术的计算方法,其简洁高效让在场的文人叹为观止。

“老夫并非全盘否定旧式教育,圣贤之道的传承依然重要,”钱夫子补充道,“但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吸纳新的知识,改进教育方法,培养更多真正有用之才。”

钱夫子的话掷地有声,在书院内回荡。一些原本犹豫不决的文人开始陷入沉思,他们意识到,新式教育或许真的能够改变现状,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凤婉兮站在一旁,看着顾青岩从容应对的姿态,心中为他捏了一把汗。她知道顾青岩为了推行新式教育付出了多少心血,如今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看向顾青岩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爱慕,顾青岩的目光与她交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章先生等顽固派脸色铁青,他们没想到连钱夫子都站出来支持顾青岩。章先生还想开口反驳,却被身旁一位年轻文人打断。

“章先生,学生以为钱夫子所言甚是,”那年轻文人拱手说道,“新式教育确实有其可取之处,我们不妨尝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动摇,他们不再盲目排斥新式教育,而是开始认真思考其价值和意义。文人群体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守旧派和改革派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顾青岩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改变这个时代……

“看来,有些人注定要成为历史的尘埃了……”周贵族府邸内,他放下手中的密信,目光幽深,语气冰冷。

顾青岩的目光扫过眼前这群逐渐分化的文人,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自己初来乍到时,推广新式算术的艰难。那时,他四处奔走,却屡屡碰壁,被视为异类,被嘲笑为痴妄。甚至连印刷教材都困难重重,当时的孙老板,拿着他画的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满脸疑惑,觉得这些符号古怪难懂,印刷起来更是费时费力。

如今,新式算术已被学府采纳,甚至连钱夫子这样的老学究也公开表示支持。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可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正在这时,书院外传来一阵喧哗。几个衣着华丽,明显是周贵族府上家丁模样的壮汉,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手里还拿着棍棒,一副要闹事的模样。

“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擅闯书院!”一位年轻的文人站出来呵斥道。

“少废话!”领头的家丁粗声粗气地吼道,“我们老爷说了,这新式教育,蛊惑人心,败坏风气!你们这些读书人,不好好读圣贤书,搞这些歪门邪道的东西,简直是丢读书人的脸!”

家丁们开始在书院内四处破坏,推翻桌椅,撕毁书籍,叫嚣声、怒骂声混成一团,原本平静的书院瞬间乱作一团。钱夫子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指着那些家丁怒斥:“你们简直是目无王法!老夫要到官府去告你们!”

顾青岩上前一步,挡在钱夫子身前,目光冷峻地盯着领头的家丁,沉声道:“光天化日之下,你们竟敢如此嚣张!是谁给你们的胆子?”

那家丁上下打量了顾青岩一番,不屑地冷笑道:“你是什么东西?也敢管我们老爷的事?识相的赶紧滚开,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看来,周贵族是铁了心要阻止新式教育的推行了……”凤婉兮站在人群后方,秀眉微蹙,低声自语。她不动声色地向身边的侍女使了个眼色。侍女悄悄离开,消失在人群中。

顾青岩面色不变,心中却快速盘算着应对之策。他明白,周贵族的举动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这场冲突,不仅仅是针对新式教育,更是针对他顾青岩。

他从袖中取出几张纸,正是各地学府使用新教材后的反馈意见。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他眉头紧锁。如何改进教材,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这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而此刻,周贵族的挑衅,无疑是雪上加霜……

“顾先生,接下来该如何应对?”钱夫子担忧地问道。

顾青岩缓缓收起手中的纸张,目光坚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