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书屋 历史小说 隐隐谋略:官场风云 第85章 殿陛称雄:科举巅峰

第85章 殿陛称雄:科举巅峰

最新网址:www.71sw.com

  金銮殿内,香炉袅袅,檀香氤氲。顾青岩站在大殿中央,略微低着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高坐龙椅的皇帝。天子威严的面容不怒自威,让人望而生畏。顾青岩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略微颤抖的双手,手心沁出的汗水浸湿了衣袖。

殿试的题目早已悬挂于大殿之上——“治国之道,在于何处?”这看似宽泛的题目,实则暗藏玄机,考验的不仅是考生的学识,更是其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和把握。顾青岩的目光扫过题目,心中早已有了腹稿,但他明白,今日的答卷不仅仅关乎他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凤婉兮为他铺设的道路,容不得半点闪失。

大殿两侧,一众考官正襟危坐,其中几位保守派官员不时投来审视的目光,眼神中带着一丝轻蔑和质疑。顾青岩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不友善的目光,他知道,这些老臣对他的崛起心存芥蒂,巴不得他在这殿试上出丑,好让他们抓住把柄,将他打压下去。

王监考官站在皇帝身旁,神情严肃地注视着殿下的考生,他今日的任务便是监督殿试的公正进行,确保没有舞弊行为发生。然而,顾青岩知道,王监考官为人正直,却也容易被人利用,成为某些人手中的一把利剑。

顾青岩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将每个人的表情和细微动作都尽收眼底。他知道,这场殿试不仅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一场无声的权力斗争。他必须步步为营,才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顾青岩。”王监考官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将顾青岩从思绪中拉回现实。

顾青岩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学生在。”

“开始答题吧。”王监考官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

顾青岩再次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紧张。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悬挂于大殿之上的题目,缓缓开口:“治国之道……”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殿上的众人,最终落在了皇帝身上,缓缓说道:“臣以为,在于……”

“治国之道……”顾青岩停顿片刻,目光炯炯,声如洪钟,“臣以为,在于民!在于革!在于新!”

这三个字掷地有声,在大殿中回荡,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保守派官员们纷纷皱眉,面露不悦,而皇帝则微微眯起眼睛,饶有兴趣地等待着顾青岩的进一步阐述。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顾青岩侃侃而谈,“古往今来,凡盛世之治,皆以民为本。然民生之福祉,非仅在于温饱,更在于公正、自由、平等。”他巧妙地将现代民主思想融入其中,却又用古代的语言表达出来,既不显得突兀,又让人耳目一新。

“革故鼎新,方能国祚永延。”顾青岩继续说道,“我朝虽承袭千年基业,然时移世易,旧制弊端日益显露。若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恐难免步前朝后尘。”他以史为鉴,旁征博引,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得淋漓尽致。

“开拓创新,乃国之兴盛之基。”顾青岩的语气愈发激昂,“科技进步,百业兴旺,方能国富民强。我朝应鼓励创新,奖励发明,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他适时地引入了现代科技的概念,令皇帝眼前一亮。

皇帝听后龙颜大悦,连连点头,赞叹道:“此子见识不凡,见解独到。”

然而,保守派官员们却不以为然,一位老臣站出来,厉声反驳道:“顾青岩,你所言皆是空谈,毫无实据!治国安邦岂能如此儿戏?”

顾青岩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回应道:“大人此言差矣。学生所言,并非空谈,而是基于实地考察和深入思考所得。以民为本,并非一句空话,而是需要切实可行的政策来保障;革故鼎新,也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开拓创新,更非盲目冒进,而是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他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和数据,将自己的观点论证得无懈可击,令那位老臣哑口无言,其他保守派官员也面面相觑,无力反驳。

文社社长一直冷眼旁观,此刻也忍不住开口道:“顾青岩,你口才虽好,但治国并非纸上谈兵,需要的是经验和阅历。你如此年轻,又何谈治国之道?”

顾青岩微微一笑,目光直视文社社长,说道:“社长所言极是,经验和阅历固然重要,但创新和变革更需要年轻人的活力和激情。学生虽年轻,却也心怀天下,愿为国效力。”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况且,古往今来,多少少年英雄,凭借一腔热血,改写了历史的进程……”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充满了自信和力量,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震。皇帝的目光紧紧地注视着顾青岩,眼神中充满了赞赏和期待。

王监考官看着顾青岩,心中暗自感叹:此子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成大器。他轻咳一声,正要宣布下一个考生答题,却听到皇帝缓缓开口……

“顾青岩,”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威严,却又饱含着欣赏,“你的治国理念,朕甚是欣赏……”

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顾青岩,你的治国理念,朕甚是欣赏。朕心甚悦,今日特封你为——”他顿了顿,目光扫视全场,最终落在顾青岩身上,“新科状元!”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保守派官员们面面相觑,脸色铁青,文社社长更是脸色阴沉,仿佛吞了一只苍蝇。王监考官则一脸欣慰,捋着胡须不住点头。

顾青岩心中虽然早有预料,但此刻听到皇帝金口玉言,依然感到一阵激动。他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躬身行礼:“谢主隆恩!”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凤府内,凤婉兮正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丫鬟小翠一路小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小姐,小姐!大喜事!姑爷高中状元了!”

“状元?”凤婉兮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颤,茶水洒了出来,却浑然不觉。她愣了片刻,随即一股巨大的喜悦涌上心头,眼眶瞬间湿润了。

“真的?你没听错?”凤婉兮一把抓住小翠的手,急切地问道。

“千真万确!奴婢亲耳听到的!”小翠兴奋地说道,“现在满城都在传,说是皇上对姑爷的治国理念赞赏有加,当场钦点为状元!”

凤婉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她捂住嘴,喜极而泣。她为顾青岩感到无比骄傲,也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她知道,顾青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日夜苦读、精心准备的结果。她更知道,顾青岩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天下苍生。

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热闹的街景,心中充满了希望。她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未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与此同时,顾青岩正从皇宫出来,接受着众人的祝贺。他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心中却波澜不惊。他明白,这只是他漫漫长路上的一小步。他还有更重要的使命要去完成,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去追求。

他抬头望向天空,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云层,看到了遥远的未来。他想起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侠客,一步步走到今天,其中的艰辛和努力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轻轻地叹了口气,“这才刚刚开始……”

人群的喧闹声渐渐远去,顾青岩独自一人走在回府的路上,状元及第的喜悦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他回想起自己踏上科举之路的点点滴滴,心中百感交集。

最初决定参加科举,并非一时兴起。在见识了这个时代底层百姓的疾苦,以及官场的腐败黑暗后,顾青岩明白,仅凭一腔侠义之气,无法真正改变这个社会。他需要一个更高的平台,一个能够真正影响朝政的平台。

科举之路漫长而艰辛。背诵四书五经,钻研古文诗词,这些对拥有现代知识体系的顾青岩来说,并非难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现代思想融入到八股文章中,既不违背考试规则,又能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想起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想起婉兮红袖添香的温柔陪伴,想起与王监考官秉烛夜谈的场景。王监考官虽然迂腐守旧,但却是一位正直之人,对顾青岩的才华颇为欣赏,也给予了他不少指点。

殿试那日,顾青岩沉着冷静,将自己对国家政策的见解娓娓道来。他巧妙地运用现代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知识,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令皇帝龙颜大悦,最终钦点他为新科状元。

“这仅仅是个开始……”顾青岩喃喃自语。状元的光环固然耀眼,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他知道,官场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充满了明争暗斗,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那些保守派官员,以及文社的清高文人,绝不会轻易接受一个出身草莽的状元。

回到凤府,婉兮早已备好了酒菜,为他庆祝。两人举杯对饮,眼中充满了喜悦和憧憬。

“青岩,你终于实现了你的目标。”婉兮柔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还远远不够。”顾青岩握着婉兮的手,目光坚定,“我要做的,不仅仅是做一个好官,而是要改变这个时代,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繁荣昌盛。”

接下来的几天,顾青岩忙于应酬各种宴会和拜访。各级官员纷纷前来道贺,言语之间充满了热情和赞赏。然而,在这些看似真诚的笑容背后,顾青岩却感受到了一丝异样。有些官员的目光闪烁不定,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官员举杯敬酒,看似无意地问道:“顾状元,听说你曾经是一介侠客?”

顾青岩不动声色地一笑:“确有此事,年少轻狂,行走江湖,如今已是过往云烟。”

那官员又问道:“江湖险恶,不知顾状元可曾得罪过什么人?”

顾青岩放下酒杯,目光锐利地看向对方:“大人何出此言?”

那官员打了个哈哈,避开了顾青岩的目光,“只是随便问问,顾状元不必在意。”

宴会结束后,顾青岩独自一人走在回府的路上,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他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正在暗中酝酿……“或许,是我多虑了……”他停下了脚步,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远处传来一声乌鸦的啼叫……“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